早期高端漆木家具
曾遭“滅絕性買光”
早在春秋時期,中國就已出現(xiàn)了漆幾、漆案等家具形態(tài),發(fā)展到宋元,髹漆工藝進一步成熟。髹漆工藝最初是為了保護木材、防蟲防潮,后來才逐漸向家具裝飾工藝發(fā)展。
中國家具協(xié)會傳統(tǒng)家具專業(yè)委員會主席團主席鄧雪松告訴記者,漆木家具之所以要上漆,一方面是因為木材的硬度不夠,為免遭蟲蛀以及潮損腐朽,需要用髹漆與披麻掛灰等工藝進行保護;另外一方面,與黃花梨、小葉紫檀等名貴硬木材質均源于國外不同,漆木家具的材質多為就地取材,例如楠木、榆木、櫸木、柏木等。受制于木材紋理的可觀賞性以及木性的品質局限,再加上當時的文化背景和審美習慣,漆木家具的描繪裝飾大為風行并逐漸發(fā)展成熟。出現(xiàn)了雕漆、描金漆、堆灰、填漆、戧金、款彩、嵌螺鈿等多種高難度裝飾,漆木家具的色彩日益紛呈。
是漆木家具還是名貴硬木家具的材質好?站在家具文化與藝術的角度來看,沒有所謂最好的材質,只有一種材質根據(jù)自身的局限與優(yōu)勢逐漸發(fā)展演變?yōu)橐惶转毦喵攘统墒斓募揖咚囆g形式,才是最好的。黃花梨紋理如飛瀑流云極具欣賞性,所以明式家具以造型設計的精妙和線條的裝飾為主;小葉紫檀色深紋密,紋理隱而不現(xiàn),因此紫檀宮廷家具以面的雕刻裝飾為主,這些都是材質與表現(xiàn)形式的統(tǒng)一。漆木家具以髹漆裝飾工藝為主要藝術表現(xiàn)手法,故而,漆木家具工藝水準的高低在漆木家具的收藏中就具有獨特的意義。
收藏家蔣念慈表示,19世紀末20世紀初,外國人在中國收古董家具,最早搜羅的是精工細作的中國宮廷式漆木家具,收無可收之后才轉向硬木家具。“當時,很多中國的宮廷式漆木家具被運到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,再轉運歐美。現(xiàn)在,國內很難看到三四米高的明清漆木屏風,但那時候的歐美上等家庭,基本都會有一兩件。上世紀80年代以前,西方拍賣市場上出現(xiàn)的中國家具,也以此拍賣價格為高。我們看35年前的拍賣紀錄,很多康熙年間的屏風比現(xiàn)在還貴。”
因此,蔣念慈認為,在清末民國初,流落民間的高端漆木家具,可謂“被西方人滅絕性地買光”。 1921年,第一本有關中國家具的圖錄在法國出版,書名為《中國家具》(2013年北京(樓盤)故宮出版社將此書翻譯再版,更名為《法國舊藏中國家具實例》),其所收錄的59件中國家具,幾乎全是漆木家具,尤以宮廷風格的大漆家具最為突出。從中可以看出,康熙時期也是漆木家具制作的重要階段,這時的宮廷家具或官作家具,結構上承明式簡樸風格,但裝飾趨于華麗,所見多以折枝花卉、纏枝花等裝飾結構部件,這一風格延續(xù)到乾隆早期。